2023-07-21 16:31:56来源:魔方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高英语的水平往往可以看一些英语的新闻和阅读,还有英语的电视剧和电影,这样可以很快的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英语阅读知识,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看一看。
一、OK的来源
OK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笔名周求知)教授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关于OK的词源问题——从卡尔雷科西的一首诗谈起》中认为,较为令人信服和饶有兴味的是美国著名词源学家艾伦 沃克 里德(Allen WalkerRead)教授的下面说法:
1840年3月11日,由坦慕尼协会(The Tammany Association)主办的《纽约纪元》(The New York Era)杂志登出广告,宣布成立一个名为OK的俱乐部。该俱乐部的成员都是美国第八任总统马丁 范布伦(Martin VanBuren)的追随者;他们为了支持范布伦竞选连任,便以他老家的地名Old Kinderhook的缩写OK作为自己俱乐部的名字, 其用意是为了使范布伦叫得响,并借此为他作广告式宣传。OK不久就便在美国广为流传,后来还成了布伦的绰号,一语双关。当选民询问OK这人怎样时,范布伦的追随者们都答道:“OK,好!”如此这般,随着时间的流逝,OK便渐渐失却其原意,而变成“好”这个新的意思。
此外,里德教授发现,OK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1839年3月23日出版的《波士顿早报》(The BostonMorning Post)第二版的一段长话的中间。他猜测,这很可能是该报的编辑查尔斯 哥顿 格林(CharlesGordon Greene)把all correct(完全正确)故意误拼成滑稽形式oll korrect并缩写成OK的原故。这一重要发现获得了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称赞,并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接受和认可。里德教授因而当选为美国符号学会会长和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被誉为“OK先生”(Mr. OK)。
此后,OK这个词语日渐深入英语人士的生活,人们会在电报中用OK表示平安。美国著名学者、《OK:美国最伟大词语不可思议的故事》(Ok: The Improbable Story of America"s Greatest Word)一书作者艾伦 梅特卡夫(Allan Metcalf)教授表示,1969年宇航员巴兹 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OK,发动机停止”。
如今,OK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词语,甚至不懂英语的人都知道它的含义(表示“好、对、行、不错、可以、同意、批准”之意)。事实上,使用六种语言的联合国每天都在使用OK;翻译员们不用将它翻译成外交官的母语,因为每个人都懂得它的意思。美国著名翻译家皮特康纳(Peter Connor)曾表示:“这是一个不用翻译的词语。”去年春节期间,笔者在上海凌浦菜市场买大龙虾时和小贩讨价还价,没想到他突然冒出一句:“OK,卖给你。”而我只好说道:“你真OK!”
二、OK的用法
在美国很火爆,它是Okay的不规范拼法;这一用法因美国喜剧《南方公园》(South Park)里的麦基先生(Mr. Mackey)而流行。OK不但写法和读法变化多端,而且其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1.用作形容词
I hope the children are OK. (表语)
He made an OK decision. (定语)
2.用作副词
That car goes OK now.
Let"s go there, OK? (征求意见)
“Shall we go there?” “OK.” (表示同意)
“Can I use your car?” “OK.”(给以许可)
3.用作名词
I heard his faint OK.
We"ve got the OK from the council at last.
4.用作动词
They will OK the proposal.
The editor will OK the manuscript for publication.
5.用作感叹词
OK, you can go.
OK, they know this usage.
名词OK的复数形式是OK"s,动词OK的变化形式为OK"d(或OKed)和OK"ing(撇号可省略)。OK的反义词是NG(no good或not good)。
值得提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OK一词十分流行,成了时尚用语。但由于用得太滥,以至出现不少误用现象。例如:
美国同事高呼OK,向这位33岁的中国科学家表示祝贺。(《中华儿女》1992年第5期)
斯束负尔先生蹲在地上看着中国蚂蚁如此悲壮的举动,像观看一场世界级的足球比赛,嘴里不停地惊叹着:“OK! OK!”(《当代》1991年第1期)
上面第一句的“OK”应改为“Congratulations”;第二句的“OK”应改为“Oh”或“God”。
甚至还出现超出汉语规范的乱用。例如:
评选的结果是李大鹏写的“西安喜来登大酒店”最“OK”。(《中华儿女》1991年第3期)
我所认识的邱昶,是热情、忙碌、笑意盎然且很能OK的年轻人。(《羊城晚报》1994年7月24日)
上面第一句的“OK”应改为汉字“好”;第二句的“OK”应改为为汉字“干”。
周海中教授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OK”》一文中认为,这种乱用“OK”的现象应该引起语言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他在文中建议,中文报刊图书中,最好将“OK”的含义用汉字书写;如果喜欢使用“OK”以显洋气时,应持慎重态度,做到正确、规范,以免出洋相。
三、OK的手势
OK的手势在体态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人类表情达意的有力手段之一;人们可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英语国家尤其美国,人们经常热情地炫示OK的手势来表示“好、对、行、不错、可以、同意、批准”的意思。该手势的正确做法是拇指和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见上图)。
然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千万别乱用OK的手势。在希腊、土耳其、突尼斯、俄罗斯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在法国,表示“微不足道”或“一钱不值”;在马耳他,却是一句恶毒的骂人话;在德国和巴西,表示人体上非常隐蔽的孔(如肛门);在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被认为是非常粗鲁、没有教养的姿势;在日本,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中国,很可能表示“零”或“三”。
由上可知,用错了OK的手势,你的好意就可能变成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是要搞出国际纠纷或招来杀身之祸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人群有不同含义的OK手势。